找到相关内容322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学认知理论的现代心理学解析

    识外法(即外境)无,识内法(即内境)可有。如《成唯识论述》所说的:“识内可有,有似法故,但识外无。”但识内法虽可有,却并非都是实有。在“外境无,内境可有”的前提下,唯识学又对内境诸法的假实作了区分,《...功能,但进而探讨寻伺心所与慧心所的关系,则可明白判断推理功能仍以慧心所为主体。《瑜伽师地论》第五十八卷指出:“当知寻伺,慧、思为性。”即寻伺心所是以慧心所与思心所为主体。《成唯识论述》卷七指出:“不深...

    林国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0046406.html
  • 瑜伽行派汉传典籍目录

    1卷 无著菩萨本世亲菩萨释 [唐]义净译    (唯识三十论)  唯识三十论颂 1卷 世亲菩萨造 [唐]玄奘译   成唯识论 10卷 护法等菩萨造 [唐]玄奘译   成唯识论述 ...论述 3卷 [唐]窥基    (大乘庄严经论)  大乘庄严经论 13卷 弥勒菩萨本颂、无著菩萨造论 [唐]波罗颇蜜多罗译    (摄大乘论)  摄大乘论 2卷 阿僧伽(无著)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3649688.html
  • 佛教有情观

      有情观即众生世间观。有情音译“萨多婆、萨埵”。旧译为众生,即生存者之意。关于“有情”与“众生’二者差别关系,说法不一。《成唯识论述》卷一云:“梵名萨埵,此言有情,有情识故……又情者爱也,能有...,而是二者的和合论。  佛教对有情的分类、居住、出生和生命特点都有详细的论述。关于其分类,佛教认为由于众生各自所造业是千差万别,由此而形成的众生种类亦是多样化的,通常五趣或六趣是最常见的分类。六趣者,...

    戒 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54554019.html
  • 试论玄奘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复兴

    理论有关的因明著作《因明正理门论》和《因明入正理论》等。其弟子窥基撰有《成唯识论述》、《辨中边论述》、《二十唯识论述己》、《瑜伽师地论略纂》、《杂集论述》、《成唯识论掌中枢要》、《大乘法苑义林章》...有《唯识三十论略解》、《唯识三十颂诠句》、《唯识指掌》、《成唯识论述〖KG*9〗讲义》、《因明入正理论科释》、《解深密分别瑜伽品略释》等。对《瑜伽师地论》和《摄大乘论》特有研究。相传他在讲演《摄大乘...

    高振农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0461482.html
  • 法脉——教派:法相唯识宗之中国命运

    解决。玄奘在唐代初年创立的法相唯识宗,似乎是重新挑起了有关佛性论问题的争议。   然而,佛性论问题,即便是玄奘从西天取经回来之后,他也没法完全解决。他所译传的瑜伽行派学说,至其高足窥基著《成唯识论述...经典,在其弟子窥基等人的研习、弘传之下,发展并形成法相唯识宗。窥基所著《成唯识论述》,便成为中国唯识学之圭臬。该宗远绍印度大乘有宗,承继了自无著、世亲至护法、戒贤、亲光的瑜伽行系的学说,注重于对世间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5461717.html
  • 唯识论的知识可能性和可靠性思想探源

    境心所相应,这样当然就有慧心所相应。但因为:一、与五识相应的慧心所非常微弱;二,如《成唯识论述》(卷17)[7]所指出的:“非五、八识恒与惠俱,宁容有执”,即慧心所不是遍行心所,五识并不总有慧心所...现量还没有真正进入知识范畴。  以眼识了别青色为例,此了别显然是现量。但此现量是否就等同知识呢?《成唯识论述》(卷4)[15]指出:“今缘于青,作青解者,此比量知,不称前法。如眼识缘色,称自相故,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2261746.html
  • 《瑜伽师地论》校勘重印后记

    日本陆续请回业已散佚的经籍,其中校刻了窥基法师的《成唯识论述》,「然后圭臬不遗,奘基之研讨有路」,促成了近代法相唯识学研究的开展,本论因而重行于世。民国六年,先有内学院欧阳竟无居士之《瑜伽师地论叙》...看。  今世道人心日末,虽欲闻法,谁复有暇?虽识奥旨,谁肯精研!普愿一切见闻,依此进而发趣圣道,令义学益明,法流广布,是为。  公元二○○六年七月 慈氏学苑 智中 谨识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5162921.html
  • 三能变概念浅析

    生长,再生新的分别于未来。据后来的《成唯识论》、《成唯识论述》等书之表现来看,  (1)是‘种子生现行’的过程,(2)是‘现行熏种子’的过程,(3)是种子生种子的过程。 ...为第七识所专有,而名之为思量。  (3)了境能变:又作了别境能变、第三能变,指前六识,即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。以前六识了别色、声等粗显之境,故名之为了别境识。《唯识论述》卷二(末)云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14165078.html
  • 略论唯识哲学之识境观念

    、「见分」而有。而《成唯识论》这句「『变』,谓『识体』转似二分,『相』、『见』俱依『自证』起故。」似乎有将「自证分」当作是「识体」这样的观点。关于此,窥基在《成唯识论述》中说明:护法等云:谓诸「识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20565689.html
  • 杨仁山的学佛因缘及其对近代佛教的影响(二)

    余与道友相识,所赠居士和  汉内典,凡二百八十三部。而居土翻刻却赠来者,  殆及十余部,如昙鸾、道绰、善导、窥基、智旭之  书,亦在其中。”  南绦代为搜求的经书中,如窥基的六十卷《成唯识论述》亦在其中。如文会于(成唯识论述记叙)中称:  “有窥基法师者,奘公之高弟也,亲承师命,翻译  《成唯识论》,会萃十家而成一部;并以闻于师者,  著为(述记),学相宗者,奉为准绳。迨元季而失傅  ,五百年来...

    于凌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5468613.html